经常有家长问老师,孩子学的东西都不会,怎么办?
其实,这类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复习、记忆习惯的学生。虽然我们总是强调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争取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但这也往往给学生、家长一种错觉,以为记和背没有那么重要。
“但正是因为有了重点概念,充满创造力的组块过程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记住重点非常重要。从中可得到重要的经验,是要不断揣摩推敲记住的知识,才能构建组块。”——《学习之道》
正如《学习之道》所说,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将知识熟练运用,形成自己的“知识组块”。
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如何让孩子增强他的记忆力的学习笔记,一起看看吧。
01记忆的初级阶段:让知识快速进入脑海
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神奇的记忆大师。
他们能够在短短30秒内记住洗乱的纸牌顺序,或者毫不费力地记住几十样东西。
随便你给他们一首诗、一串长数字,他们就能在几分钟内记住并背给你听。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采用的是相应的记忆技巧,这有利于他们在短时间内记得更快更轻松。对孩子来讲也是如此,面对新知识,记忆技巧能够让他们快速地掌握要记背的内容。
这些记忆法,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01助记的视觉图像
刚刚开始发觉视觉记忆系统时,可以试着创造一种便于记忆的视觉图像来代替你想要记住的关键内容。
比如,你可以用这张图记住牛顿第二定律:F=ma。
公式里,F代表飞翔(flying),m代表骡子(mule),至于a就随你定了。
比如,难记的月份天数,如果伸出双拳,就可以非常快地记住了。
图像对记忆非常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图像能让孩子充分利用这片区域,对乏味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
通过激发感官建立起越多的神经元联结,就越容易会想起概念和意义。除了看到骡子之外,你还可以闻到它,感受它飞翔中的风力,甚至能够听到耳边有风声簌簌而过。画面越生动,记忆效果就越好。
02记忆宫殿法
这个方法对于记忆无关联的物品很管用,比如记住矿石的硬度。
从1到10代表矿石的硬度从软到硬。
1-滑石tale
2-石膏gypsum
3-方解石calcite
4-萤石fluorite
5-磷灰石apatite
6-正长石orthoclase
7-石英quartz
8-黄玉topaz
9-刚玉corundum
10-金刚石diamond
这10种矿石,你可以编造一个记忆口诀,让每句话的首字母代表一种矿物:
terriblegiantscanfindsalligatorsorquainttrollsconvenientlydigestible.
(可怕的巨人觉得短吻鳄和食人魔很好消化)
这句话仍然有些难记。
如何用记忆宫殿法快速记忆呢?
所谓的记忆宫殿法就是需要孩子回想一个他所熟悉的空间,比如自己家的布局、自己上下学的路、自己喜欢的餐厅等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笔记本,创造一座记忆宫殿。
孩子可以想想:
在屋子的门前,有一个可怕的巨人(terriblegiant),手里拿着一个罐头(can)。一走进去,就发现(find)一条短吻鳄(alligator)和食人魔(quainttroll)吃方便(conveniently)消化(digestible)的药片。
再比如,购物单上的用品——牛奶、面包、鸡蛋。你在记忆时,只需要想着门前有一大瓶牛奶,面包散落在地上,鸡蛋的蛋清从桌子上淅淅沥沥地往下流。
这在记忆得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创造力。
03巩固脑中概念的歌曲
和图像相似,唱歌也会优先使用到右脑。
很多歌曲也会让孩子快速地记忆知识,比如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几何的体积公式等。
04创建意群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创建意群可以简化学习内容。
上面的矿物质记忆所用到的——terriblegiantscanfindsalligatorsorquainttrollsconvenientlydigestible.——这句话就是一个意群。
再比如,英语单词中东(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h)方位词的记忆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合起来就是英文单词NEWS。
意群往往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哪怕它很短。其实,广义上的讲故事一直都是记忆知识的好方法。
02记忆的第二阶段:想要理解、记忆知识
01打造一个比喻或类比
学习数学和科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记住概念更需要理解概念,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为它量身打造一个比喻或类比。这个类比越形象越好。
比较简单的运用就像叙利亚的地图形状就像是碗麦片,约旦的形状象是耐克乔丹运动鞋。如果这样记忆,孩子很难忘记。
而用在理解概念上,则以电学部分为例。孩子搞不懂什么是电流,不妨引导他这样理解。
把电流看作是水流;电压也一样,把它理解成为和“压力”差不多的东西。
于是会看到电压把电流推向目的地,就像机械泵在物理压力下把真正的水推出去一样。
比喻和类比能够让概念牢牢留在脑海中,因为它们把新概念和已有的神经结构联系在了一起。
02肌肉记忆
常有老师强调对于要记忆的内容可以采用多次动笔写或者说给自己听的方式进行背诵。
许多教育者都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学生的手脑之间有直接的联系,通过多次书写、复述,大量信息被分解为小而易懂的组块,这个过程很关键。
比如,第一次看到方程式,学生从中很难看到端倪。但如果他有所思考地把它在纸上写好几遍,这个方程式就会神奇地在他脑中变得鲜活,并且有了意义。
当然,动笔写和复述的方式头几次可能会有意义,但在往后就会变成机械性动作,所以不用一直重复。
此外,实验发现,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锻炼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特别是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
03记忆的第三阶段:间隔重复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
前面的方法都有助于孩子将知识快速地记在脑中,是临时性的记忆。但如果想让知识成为长期记忆,还有另一个必背条件:记忆要多次重复才行。
如何重复呢?一个好的方式是建立索引卡。
比如,密度的符号ρ,它读作“rou”,是以标准单位“千克每立方米”来测量的。
怎样快速且长久地掌握这一概念呢?
01建立索引卡
可以让孩子找来一张卡片,在上面写上“ρ”,在另外一面写上它的其他信息(书写会把要学的知识编译到孩子更深的记忆中)。
当他写到“千克每立方米”时,可能会对1千克有一个模糊的感受(单纯感受一下它的质量):这1千克就藏在长宽高刚好1米的大号行李中——要记忆的内容被变得越好记,再回想就越容易。
02知识学习的当天要能顺利地把所有卡片过一遍,且睡前要重新回忆一遍
接下来,看着卡片上写着“ρ”的那一面,试着想另一面写了什么。如果想不起来,翻过卡片提醒一下自己。如果想起来了,就把它放到一边。
然后可以去复习别的知识。所有知识复习完一遍后,再试着从头到尾过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都记得。如果有些吃力,也不要大惊小怪。只要能把这些卡片都顺利地过一遍,就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边了。
等到睡觉之前再拿出来看一遍。
03接下来几天回顾索引卡,并且逐渐延长重复的间隔
这样的重复可以重复几天,可以是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偶尔记得要改变卡片的顺序。随着记忆逐渐深刻,延长重复的间隔时间。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个内容已经牢固的在他的脑海中了。
04最后的提醒
特别要提醒孩子们的一点是,记忆技巧是方法,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是知识本身。
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背诵。很多老师都给了学生相应的背诵技巧,用顺口溜或者歌曲来记忆,也会把它类比成金、银、铜等铸币金属。
然而有些学生记住后,会把这些元素当作是金属,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就是孩子们太过于记住知识本身,而忘记了这只是一个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