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橡皮教育
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收藏、分享!
本人是小编的真实经历,没有任何的虚构、加工。
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又一届大学“萌新”们,即将开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篇华章,他们带着无比的憧憬,或者,带着些许的失落。
而新一届的高三学子们,或许早已开学,高三最后一年的“进行曲”,注定要用汗水和坚持来谱写。
“高三”两个字,说出来,总感觉带有莫名的沉重,给人一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
是啊,高三了,高考在那等着呢,越来越近,近得似乎能看到“高考”那狰狞的脸庞。
作为一个过来人,这篇文章,我想和高三的家长和学生们聊聊自己那年的经历,希望能给你们哪怕一丁点的“能量”。
那年高三,我用了一年时间:从班级倒数几名到高考进入了班级第4名,英语从一题不会,考到了分。
就先从中考说起吧,我在一所农村初中就读,初中时候极为懒惰、蒙昧无知。中考时候考了分左右,算是顺利地进入了当地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
进入高中在班级的名次应该是第26名,记得好像比学校的统招录取线只高10分左右,大概30多名后的学生都是“扩招生”,就是俗称“花钱买的”。
高一、高二仍旧是“朽木不可雕”,上课几乎不听课,作业几乎不做,考试几乎不会。
我算是一个很“佛系”的高中生。
记得高二时,逃课也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星期中间某一天下午的三节课是理化生,作为文科生的我,经常和同学逃课到街上去玩耍,喝酒或者看别人家打牌。
上课要么时候看书、画画,要么和同学聊天、下象棋等。
记得有一次上课和同学下象棋,被地理老师发现了,他走到我们旁边,拿起棋盘上的“車”,大声地说道,某某某,你就是个”車”,在我们的方言中,“猪”字的发音是“ju”。
我从来没有恨过老师的“口不择言”,因为那时我就是一头没心没肺的“猪”。
记得高二成绩最差的一次,考到了班级倒数几名,班上一共好像是60多个学生。
除了语文学科还行,其他几乎都算不会,因为根本没有学。
一次英语小测试结束,英语老师,一个慈祥的老头,一边发试卷一边朗声说道:这次有位同学很奇怪啊,英语听力只有ABC三个选项,他竟然选了很多D。
班上同学必然是哄堂大笑,我当时竟然没有觉得羞耻。现在想想,那时的堕落真的太不应该了。
高二时,我英语一般考30分左右,等同于很多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将答题卡在地上猜猜,机器也能读出30多分来。
我开始“洗面革心”的准确时间,应该从高二快结束时算起。
高二下学期,我们开始面临一次考试,俗称“会考”,现在叫作“学业水平测试”。
那段时间,老师告诉我们马上要“会考”了。我突然很害怕:我会考万一过不了,该多么丢人啊!
会考其实很容易,但当时的我如果持续堕落下去,还真的有可能很多科目过不了。
于是,我“心血来潮”地准备用功读书,将眼前的会考应付过去。
不知道那时是哪个窍突然开了,还是哪个神经吃了“炫迈”,这么一用功,根本停不下来。
转眼到了高三,或许是尝到了学习进步的甜头,我开启了“停不下来”的模式,竟然有了梦想——考上一所本科学校。
可是,拉下的功课太多了,高一高二欠下的债,在高三都要还回来了。
除了语文能吃点老本外,其他学科都等于没有学。我告诉自己,要想“还债”,只有拼命了。
于是,我开始写“日记”来了。每个星期自己要做些什么,每天自主复习哪些内容,我每天都在日记本上列着。
早上4点多起床,主要背诵政史地和英语,一直到早自习结束,每天早上要背3个小时左右。
傍晚课外活动,我一般在教学楼找一个无人的角楼,继续背着4个科目。
我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大致是每天一个单元,还是因为以前的功课几乎没学。
英语学科,我花的功夫应该是最多的。
除了每天一个单元的单词背诵任务,我还要背短语,自己补课语法知识,再就是刷大量的题目。
我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一是在手抄一些单词,随时背诵,一是将单词写在小字条上,卷起来放在口袋里随时背。
做操的时候,我会心里默默背单词,不会了,偷偷地看看手心。同样,下课上厕所,打饭排队的时候,我都在“偷偷地”背单词。
就这样,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背完了3年的单词。
英语语法我也一无所知,这同样也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我自己买了一本语法资料自学,那好像还是一本盗版的资料。我完全靠自学,先理解再背诵,而后再将后面的题目做完。
然后英语听力也不行,我就在镇上的书店买了一套题目,再找家里要钱买了一个“随身听”,每天晚上10点下晚自习后,将这本书的题目按计划的完成。
听完听力,对完答案,我会翻到书后面的听力原文材料,再看着原文听几遍。
那时,我还有一个习惯,只要遇到了生单词,必须抄到笔记本上,在《高考必备》上查到常见意思和用法,将它们背下来。
政史地三科的“补救”措施,好像比较单纯——背诵,然后刷题,并没有太多的技巧,我就略去不提了。
只有数学,尽管一直在努力,但是由于基础太差,确实补救不了。最后,在高考时我们数学考了59分。
尽管如此,我高考总分仍然超过省二本线30分左右,最后顺利地进入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母校在我们毕业后几年,就升为了一本院校。
高考,记得我应该我们班第4名。农村普通高中,升学率并不高,尤其是在很多年前。
毕业后,我们和同学到英语老师家去玩,那个慈祥的老头,他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告诉我:
某某某,哪个老师都没想到你会考上(本科)。
我知道,老师说的是真话。因为高一、高二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考上一所本科学校。
写了这么多,突然有个担心,怕误导了高中的孩子们——认为高一高二不学,高三也能补得回来。
其实,我更想告诉你们的是:
高一高二已然过去,如果荒废了,后悔也无济于事,不要多想,高三一年一定要全力以赴。
如果想多了,你就会畏手畏脚,不敢放手一搏。
高三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财富,因为当你回首往事时,你知道你努力的极限在哪,遇到了困难,你就有了底气和勇气。
如果您能看到这篇不成样的东西,希望对您至少有些许的帮助!谢谢!
推荐阅读:
安徽新高考9月份将落地?多地高中开学前对新生摸底:物理or历史
本科达线率仅26%,6年二本线超分,安徽学子为何扎堆学文科?
安徽高考录取结束:9万考生选择复读,文科形势明年有望好转
年录取最低分!安徽一高职学校受追捧,只因就业前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