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如果笔记本不能完全脱离电源完整运行一整天,那么再轻薄的笔记本也只能是超薄的ITX系统而已”
“如果笔记本动不动风扇就起飞,那么性能再强的笔记本也只能是一台噪音机器而已”
其实这款M1Pro的MacBookPro14在去年10月份首发的时候就第一时间购入了,但体验却一直没有动笔,因为笔者也是第一次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这样的体验,除了感慨笔记本电脑还可以这样,笔记本电脑就应该这样外,也是觉得这种几乎是崭新的使用模式必须长时间使用一段时间才可以得到完整的体验。毕竟新MBP用起来,和以往多年使用的数台MacBook也都是截然不同的。
开箱初体验,外形和体积
说实话,刚见到新MacBookPro实物时,内心是有一些失望的。尤其是之前多次体验旧款MacBookPro16,觉得体积重量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这一次原本计划是要直接选购16英寸版本。但见到实物之后发现新16寸再次大了一圈,厚度物理上也略厚了一些,落实在设计上视觉感觉厚了将近一倍。。。并且重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综合下来沉重感,厚重感十分明显,并且因为缺少弧度设计,重量又有所增加,提起笔记本的时候D面刚性也感觉并不如上一代坚硬。给人一种上一代才是新机器的即视感。
所以最终权衡了使用习惯之后还是选择了14英寸版本,不过14英寸的重量也要比上一代使用的MacBookPro13更重了克,厚度虽然数据上是薄了一点点,但初次见面时的厚度却感觉要更厚了不少。
机器的包装还是老样子,就是重了很多,从直营店拎出来一路也是比较考验臂力的(笑)。
机身整体改为了更为方正的设计,和上一代TouchBar版本以及上上一代发光logo版本的MBP都有不同,反而是十分类似再上一代的和Intel“热恋”期的MBP以及更早的powerbook的设计语言。初见觉得复古,但细看之下原来复古才是目前时尚圈的宠儿,细致的磨砂铝合金CNC外壳之下,精致感也就浮现出来。这一代的设计语言和复古风格,个人认为是更适合银色版本来诠释的。
侧面来看厚度其实也并没有很厚,旧款MBP是“假薄”设计,平时使用的时候越用越觉得机器没有视觉上这样薄。但新款MBP确实“假厚”风格,使用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机器并没有那么厚。
D面破天荒的加入了MacBookPro的刻字,还是十分的复古。
打开机器后,三面超窄边框加上窄下巴,和刘海一样极为震撼。
刘海的平时使用上观感的影响其实很小,因为刘海是额外的加的一条显示内容,不含刘海的显示比例就已经是16:10了,有刘海后实际上屏幕的可用内容是增加了一行的。
然而事实上刘海对于使用的影响还是在状态栏这边,因为刘海会占用一部分状态栏,所以留给图标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在日常使用时需要养成节俭谨慎使用状态栏图标空间的习惯,很多以往随便放在状态栏的图标都已经能优化就优化吧,如果实在图标太多,也可以用第三方软件来隐藏部分图标
C面的键盘改成了黑色底色,TouchID面积变大,手感非常好,触控板有一点点缩小但毫无影响,使用起来还是那样傲视群雄。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终于砍掉了TouchBar,倒不是说TouchBar有多难用,其实还挺好用的。但这个设计一方面成本是真的高,如果是在TouchBar和多给你G硬盘空间来选择,会有多少人选TouchBar?另一方面TouchBar本身不难用,但也没啥太实际的用途,反而取消了Fn键列会对很多软件的使用造成困扰,因此取消TouchBar也是很多上一代mbp用户举双手赞成的。
新MBP的键盘手感也变得非常出色,回弹比上一代优化后的键盘,以及iPadPro的妙控键盘要更加的弹一些,打字是非常舒适的。这里作为初代TouchBar版使用蝴蝶键盘的MacBookPro用户必须要吐槽一下,用上一代蝴蝶键盘打字实在是一种煎熬。。。
这次mbp接口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对于追求高集成度的苹果来讲甚至是一种倒退。。其实上一代4个雷电接口是领先时代的设计,只是直到现在这个时代都没有到来。。。苹果不得不给新MBP重新加上了HDMI2.0接口和SD卡槽,可能没有加回来USB-A口是苹果最后的坚持吧。。。至于为什么是HDMI2.0,个人的看法是因为这一次3个雷电4接口都是全速的,每一个接口都是单独的速率通道,不像上一代其实是两个C口为一组的。然后带了3个全速雷电4以后,IO真的快到极限了,只够再来个HDMI2.0了。。。
其实大胆猜测一下:但凡苹果还可以放得下一个HDMI2.1,那苹果肯定会选择4个独立通道的雷电4的。毕竟HDMI2.0的这个接口除了会议连接投影仪外其实用途已经不大了,其实根本没多大必要加上来的,CtoC和CtoHDMI的线材,转接线已经很普及了。
而MagSafe回归是好事,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3个全速的雷电接口如果有一个被充电接口常年占用,也实在是太奢侈和浪费了。新Magsafe接口磁吸很有趣,线材也改成了编织线,会更耐用。
使用的碎碎念
新MBP用了几个月了,体验主要围绕的就是屏幕,性能和功耗这三点:
屏幕表现
新MBP的屏幕也是领先业界并且还会领先很久的屏幕了,相信很多想选择新MBP的朋友也是馋这个屏幕吧(笑)。
首先,没有悬念,这就是目前你能买到的最强的miniLED屏幕了(ProDisplayXDR显示器苹果并没有称为miniLED),个分区背光是一方面,Hz以上的超高超高的PWM调光也是一方面。这也是新MBP使用时体验感最强的地方了,这块屏幕真的非常出色!套用其他UP主评测时的话来说就是:比新mbp屏幕更大的效果都不如它,比它效果更好的屏幕都比新mbp更小。
也就是说在主流笔记本中,新mbp的屏幕就是最强的笔记本屏幕,没有之一。也很可能是购买用户手中最强的一块屏幕之一。这块屏幕优秀到什么地步?优秀到让外界显示器变成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想要外接显示器,除了4W多的prodisplayXDR之外,更便宜的价格上根本是找不到能提供接近效果的显示器了。。。
同时这个屏幕也让新MBP成为了目前最便宜的HDR视频剪辑设备。配合iPhone12/13系列可以实现完整的HDR从拍摄到剪辑到出片的一整套流程,而这一套设备也是目前实现HDR视频完整处理流程最便宜的一套设备。。。可以说在其他平台还对HDR进行这样那样的适配时,新MBP配合苹果生态其实已经完整的进入了HDR时代,有人说这只是看视频用,但其实iPhone拍摄的照片在回放时也是早已实现了HDR高动态效果,也是需要一块可以全链路杜比视界色彩管理和HDR显示能力的设备才能正确展示出iPhone拍照的真实水平。
这块屏幕在播放HDR内容时可以全屏做到nit的亮度,局部最大亮度高达nit,这还没完,更重要的是这么高的亮度还是可以长时间保持的!在一些专业测试中这种高亮度甚至保持了几十分钟仍没有降低亮度!因为出色的屏幕表现,现在观看电影时已经只会去找支持HDR的视频了,并且在游戏中,比如古墓丽影:暗影中,也可以正常开启HDR渲染模式,整体效果十分令人震撼。
在日常使用以及显示SDR内容时,屏幕最大亮度被锁定在nit但不同于windows平台以及一些miniLED甚至会有“单独开启HDR模式,开启分区背光,关闭分区背光”等不同的手动设置,苹果的软硬件结合以及屏幕本身的高规格,都让这个屏幕在SDR时也能展现出miniLED高达多个分区背光的出色效果的。日常使用时暗部细节表现优秀,并且因为分区背光非常细密黑色的显示效果极为出色,屏幕的色彩表现也非常优秀。如果是为了屏幕而选择新MBP,那么这块屏幕不会令你失望的。
忘了说刷新率了,promotion的感知其实有些润物无声,因为Mac平台的软硬件结合能力,这种流畅感是从进入系统之后就一直存在的,也因为系统流畅的太自然了反而不容易特意的察觉到。。。可能只有在同时使用一下60Hz的MacBook的时候,才会感知到原来还是需要promosion才能有这样丝滑流畅吧(笑)总之,就是真的丝滑了很多,macOS的操作经常需要在多个桌面间滑动切换,启动台也是滑动操作,promosion高刷新率带来的体验是非常舒适的。
性能表现
性能是新MBP使用时又一个明显的体验,要知道以前因为散热体积等因素,MacBookPro的性能释放是十分拉胯的。并且在GPU方面也一直没有太好的选择。M1的出现让轻薄入门级MacBook系列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格,但要说到绝对的计算性能,M1其实是有些不够看的。不管是大型的剪辑,软件应用还是游戏,M1都有些吃力的。也因此笔者在旧款MBP性能已经严重不足的时候仍然坚持到M1Pro/Max发布才选择升级。
M1Pro满血版和M1Max的CPU规格是完全一样的10核心,其中8个性能核心2个能小核心。其实从M1的成绩是可以看出4个能效核心也是可以提供不俗的多线程性能的,系统调度方面能效核心也会比较频繁的参与进来。但苹果在M1Pro/Max中却并未使用更多的能效核心来达到协助进行多线程应用,而是使用了更多的性能核心保证每一个单线程的性能,能效核心反而缩减为2核心,主要负责后台等轻度线程和低功耗的工作了。这也是苹果对于专业级和入门级设备所使用的不同的设计思路。
笔者这台MBP14是10核心CPU16核心GPU的满血版本,从R23跑分来看,CPU的性能差不多是I7-H的水平(GB5还要更高一些),和12代酷睿相比的话比H要低一些,应该属于类似H的水平。这个性能是非常强大了,在这个动辄“性能过剩”的年代,这个性能可以放心使用很久了。
同时必须要注意的是,这里面对比的酷睿I7,是标称H45但实际跑分时功耗在80W-90W水平的H45标压I7移动处理器。通俗来讲也就是MPRO/MAX此时对比的是“习武之人”使用的游戏笔记本的CPU。
而M1Pro/Max的CPU满血版功耗则是28W左右,这是标准高性能轻薄本的CPU功耗。所以如何和体积类似MBP的windows高性能轻薄本相比的话,因为体积所限这类轻薄本很难让CPU达到80W以上的性能释放,作为轻薄本严格限制功耗在35W-45W时,性能是无法和M1Pro/Max相提并论的。
其实评测CPU性能的一个关键规格是内存的性能。现在也正好是DDR4内存升级到DDR5内存的时间点,很多用户也因此知道了内存超频对系统性能的巨大影响。但其实DDR5超到灰烬也仍没有和M1Pro/Max相提并论的资格,因为这两个处理器分别拥有G/S和G/S的领先几个时代的内存性能以及UMA架构带来的优势————内存距离CPU越近,性能越强。
所以其实前面只是测试了两个常用测试软件,而实际上在权威机构更为全面的SPEC测试中,M1Max因为凭借着规格速率碾压X86平台全部几个来回的内存性能,在很多对内存性能敏感的测试中成绩其实要远远高于X86平台桌面级K甚至X的,X86平台在某些方面其实必须要使用服务器级别的硬件才可以与之相比,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并且因为M1Max的CPU实际无法充分利用芯片的DRAM带宽,可利用到的知识G-G/S,这个速度和M1Pro的G/S内存规格差不多,由此可见M1Pro跑这些项目也不会比M1Max低多少,并且还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未来集群和结构允许CPU充分利用内存,那么M1Max的得分会有多么惊人。(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A站查阅相关性能测试数据)
CPU使用R23烤机时温度在95度左右,整机总功耗42.22W,这是包含了屏幕等的总功耗。
风扇0转,声音有一些但并不明显,类比的话就是上一代MBP13日常上网使用时的风扇噪音。。。PS:不要被这个温度吓到了,这是CPU内核的温度,本来就要高很多的。和一般主流的CPU表面温度并不是一个概念。
SSD的成绩是目前顶级PCIE4.0SSD的成绩,笔者使用的1T版本读写可以达到M/M,快赶上以前的DDR3单通道内存了。。。
那么如何评价M1Pro/Max的CPU性能呢?在一些常用测试中可以达到60W-90W的X86高级处理器的性能,在另一些对内存性能有更高需求的测试中则可以显著高于X86桌面级平台的主流高端处理器。因此评价M1Pro/Max的性能实际上是有些困难的,可以说至少在最差发挥的情况下(比如R23),可以达到H的性能水平,而在需求内存性能的场景下则独孤求败(其实这样的场景是很多的)。
因此苹果的设计主要目的还是迎合内容创作人群,在视频编辑,音频母带制作等创意设计生产力,以及代码编译等使用大生产力的领域,M1Pro/Max的微架构特性将极为有优势(都是对内存,IO等方面有强烈性能需求的领域),并且可能还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平台和系统。
GPU方面GB5的Metal得分超过了00分,作为对比iPhone13proMax的得分为10多分,M1记得是2多分,M1Max为分。
3DMarkWildExtreme得分为,iPhone13proMax的得分为-0,GPU温度90度左右,风扇2转,整机功耗45W
但这样没有X86平台的参照还是很难对比M1Pro的GPU性能,M1Max的性能倒是有不少测试,GFX的表现大概和移动版差不多,M1Pro的GPU则接近的(GFX的服务器实在连不上,就不上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A站的测试结数据吧)。
然后实际游戏因为性能适配Metal优化的游戏少之又少,同时还适配了ARM架构的游戏就更少了,却也很难发挥出来其性能优势。而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比如GFXBench5.0),这可以发挥出/的水平了。
这里还是找来古墓丽影:暗影来跑一下测试,结果显示*1分辨率下默认高画质下,得分时多分,平均51帧,这个成绩别说了,就算和Ti一般70-80帧,1-10的分数都相去甚远,但因为古墓丽影:暗影是通过罗塞塔2来将X86的应用程序转译运行的,性能会有30%左右的损失,因此把损失的性能权重上之后两者成绩确实比较接近(还有Metal的因素)。
古墓丽影:暗影可以支持HDR渲染,效果非常好
这个理论能有的性能还是不错的,功耗也非常低,尤其UMA架构还能让显存使用了10G也让某4G显存的显卡有些微妙。只是实在能玩的游戏不多,能玩好的就更凤毛麟角了,暗影这种能达到理论60%左右性能的游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那么M1Pro/Max的GPU该如何评价呢?只看游戏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似乎是十分贴切的评价。而综合考量下,这枚GPU依然有傲视群雄的能耗比,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认为没有游戏可玩=GPU无用,但其实苹果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都在致力于扩展GPU在系统中的作用。macOS系统对GPU的性能是很有要求的,以往Intel最高端的IrisiGPU也一直几乎被Mac包揽了。在GPU加速合成(QuartzExtreme)、OpenCL和GPU加速机器学习等方面实际上都是由苹果率先开发或实现的。比如在PremierePro的PugetBench中,新MBP的成绩就和配置显卡的台式机相当,也远远高于X86架构的上一代MacBookPro16。
BlackmagicRAWSpeedTest,这个也不太了解也没有对比,供参考吧
最后总结一下这台M1ProMBP14的性能体验就是:强大而安静,强大的CPU和GPU配合UMA架构4通道bit的LPDDR56和M/S以上读写速度的SSD硬盘,以及promotion屏幕,配合macOS12,整体使用下来系统响应迅速,切换和移动丝滑顺畅,日常使用达芬奇或FCPX进行剪辑,以及游戏等高性能应用时也极为舒适(实时渲染硬剪4K60帧HDR的H视频是家常便饭)。
这个性能是不需要依赖电源的,全电池供电下性能也是一模一样的。
功耗表现
“你要说功耗我可就不困了”
功耗作为新MBP的体验是无愧于压轴登场的,这也是M1Pro/Max系列MacBookPro不论主观还是客观都领先了业界好几年,可以说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笔记本的最重要的一点了。
这是平时待机,以及日常使用,外加游玩神界:原罪2几个小时的功耗,可以看出哪怕是高强度的进行游戏(顺便提一句神界:原罪2的游戏表现相当不错),整机功耗也只有40W~45W,去掉显示器等外围配件,实际上M1Pro的功耗只有30W左右,GPU大概90~95度(这是内核温度),这个功耗下笔记本只有~0转,非常安静(16寸更是只会有1转左右),整机发热只是温热。而且这个功耗哪怕全靠电池供电居然也可以玩上将近2个小时(16寸就是接近3小时)。
这对于游戏本来讲是非常离谱的,游戏本玩游戏其实真不太舒服,噪音太大,发热太高,从来没有也从未想过居然会存在这样一台游戏笔记本:体积小巧便携+高性能+游戏时非常安静+发热低+性能释放完美+功率很低+用电池就能玩2个小时;这个是领先全场游戏本的体验了,当然,Mac也没几个游戏可玩。
但除了游戏呢?在日常表现中,这是第一次笔记本电脑可以在轻薄,便携,长续航的形态上,完完整整的拥有了台式机桌面平台的性能表现!这是以往任何产品都绝对无法达到的高度。这需要处理器拥有非常夸张的能耗比,必须30W可以打W的性能才可以上限的。所以也只有作为目前主流平台产品IPC之王的M1Pro/Max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再配合新架构带来的即开即用,永久待机能力,以及在绝大多数日常操作中几乎0噪音的表现,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记忆:
连接到的SMB服务器只要你不关机重启,只要在网络内就再也不会自动断开;
再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唤醒过程”,电脑就和iPad一样打开就用;
然后这台电脑还比iPad的续航时间还要更长
这里我不想再讲续航能有多少个小时了,因为每个人使用电脑的场景和软件均有所不同。所以只能笼统的说一句:真的比iPad续航还要更好。
尾巴
什么才是笔记本电脑应该有的使用方式?是拎着电脑来到工作场所,或者咖啡厅,或者图书馆,或者任何你想使用笔记本的地方,坐下来第一件事是寻找插座呢,还是当下电脑直接进入使用状态?M1Pro/Max的MacBookPro,加上macOS的软硬件结合设计整合,在苹果的生态内,是提供了完整的一整套使用环境的,再结合M1系列优秀的能耗表现,其实使用的体验已经和其他平台截然不同了。
比如这跳票良久终于将要正式登场的通用控制就是这套生态系统的一个体现。这一套系统现在已经将要达到其理想的形态了,所以很多常年Mac平台的用户为什么都对新MBP如此满意,也十分合理的。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苹果(Apple)新款MacBookPro14/16英寸大学生全能笔记本电脑免息分期MacbookPro8核M1Pro/16G/G/14核显京东月销量51¥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