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5779521.html
我读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是每天睡4.5小时,凌晨1点半睡,早上6点起。但是高三比较轻松一点,12点就睡了,早上还是6点起床。我跟大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我高中三年,花在整理《高中英语1.5万考点》的时间,就达到了两年半。如果我不用整理考点,其实我高中三年都可以睡6个小时,甚至7.5小时。
学习不费劲,高一为什么熬夜?
我是属于记忆力比较差的类型,但是我非常勤奋。初三毕业的暑假我一天都没有玩,中考一结束我就开始背高中的单词。但是,苦于记忆力比较差,每天花8小时才只能记住个单词,两个月的暑假勉勉强强把高中的词背完。
一进入高一,我们当时学的是八科: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物到了高二确定选理科了才开始学。因为,我已经非常明确我的记忆力特别差,而且我在初中的时候也被记忆类的科目折磨得苦不堪言,所以一进入高一我就报定要学理科,政史地我是直接放弃的,除了上课听讲以外作业我都不做。
所以,实际上我的学习时间非常的充裕,假如不学英语的情况下,我每天晚上9点多数理化作业全部都做完了,天天都可以早睡早起。我本来学数理化就不怎么费劲,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有做作业,基本上在高一的时候分数能拿90%以上。
但是,英语这个科目让我不得不熬夜,我暑假就已经把高中的词背完了,但是高一开学考的时候我只考了多分,我突然发现只背单词根本不够。我分析了试卷,造成我丢分的原因都是词组短语和固定搭配,而且有一些丢分的句子居然是《牛津英汉双解高阶》里面的例句。
一开始我还抱有幻想,以为在书店里面可以找到别人整理好的版本,结果我发现根本没有。其实我也很懒,可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没有办法,我就只好自己整理了。我稍微有点强迫症,既然开始了就必须要做好,所以,整理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的时间,长达两年半,贯穿了我整个高中。这是导致我高一高二熬夜的原因。
偶然发现睡眠记忆法
整理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的过程非常烧脑,因为你要去进行判断哪一些可能会考,哪一些不会考,要进行过滤筛选。当时,我还没有高考过,不能凭借经验去判断,只能通过逻辑推理。
脑袋到12点就已经木了,所以整理到12点的时候,一般我就整理不下去了。但是那个时候比较勤奋,觉得整理完了应该花点时间把自己整理东西背掉。你是高一的时候,我经常从12点开始背自己整理的笔记,从12点背到1:0。
我比较好奇自己背过的东西记住了没有,早上6点起床复习了一下,发现记忆的效果格外清晰。比暑假早上早早起床,背一天单词的效果好多了。回想以前初中的时候,如果做了一个比较奇妙的梦,早上一起床跟一同上学的林同学讲述一下梦境,好几个月都能清晰记得那个梦。我就怀疑这里面隐藏着记忆心理学的秘密。
多尝试几次以后,我确认背书的效率能提高五六倍,于是就有了“睡眠记忆法”的最早的版本“一背一复习”。由于12点以后已经非常困了,我怕自己睡着,然后就结合李阳疯狂英语的“疯狂三最法”大声读自己要背的内容。继而发现中英文交替快速大声读能帮助我迅速想出单词中文意思,所以衍生出了“机关枪式的读法”。“一背一复习”和“机关枪式的读法”,就是“睡眠记忆法”最早的版本。
于是这就形成我的学习习惯了,晚上做完数理化的作业,就开始整理英语考点,整理完差不多12点了就开始背,背到1:0,早上6点起床,复习半个小时。现在用的睡眠记忆法的版本都是睡前背一小时醒来复习20分钟,我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主要还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比别人差。
我非常节约时间
我不属于那种天赋型学霸,我学习还是非常费力的。所以我非常节约时间,读书的时候是争分夺秒的那种。
从早上开始说:
6:0左右我复习完考点,我是不需要花时间去穿衣服的,因为为了节约时间,我睡前就已经把第2天要穿的外衣全部都穿好了,我是穿着衣服睡觉的。
所以,6:0一下床,我冲到卫生间洗漱完毕,大约是6:5。早饭固定吃的是稀饭配煮壳蛋,坚决不吃任何油炸食品,为了防止便秘,浪费时间。吃饭时间一般就15分钟。
6:50吃完早饭,我会花两分钟时间飞奔到厕所,当时我家是没有厕所的,所以我得去公共厕所上厕所。大号一分钟搞定,一气呵成。再回到我家门口附近的自行车棚,刚好是6:55。然后我会飙车去学校,尽快到学校早读。当然当年交通环境没有那么多的汽车,骑自行车骑得很快是很安全的,现在不行,不建议大家模仿。
早读课,有时候要应付老师的听写之类任务,除此以外,我都是在复习我睡前整理的那些英语考点。这也就是睡眠记忆法“一背四复习”中的第2次复习的雏形。
上课的时候我非常认真的听讲,挺直腰板,眼睛盯着老师看,有笔记我一定会记录下来。不管上什么课,我的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一定是分开的。课堂上把知识要点整理下来,课后我要去验证这些知识要点有没有错误,最后把确认无误的东西整理到我的笔记本上。
因为我明确的知道,我不是天赋型选手,我需要进行整理、归纳、记忆、总结才能够把知识消化,这需要时间。
熬夜肯定会困,所以一感到有点困,我就大量喝热水,我当时有一个毫升的塑料水壶,里面装的是热开水,一感觉有点困,我就喝。通常两节课我就能喝掉一壶,一下课我就上厕所,从厕所回来,我又开始看书。
中午还是飙车回家,回家后和家里人配合的非常好,一到家就有饭吃,吃饭的过程中我还要看中央电视台的英文频道,磨耳朵。吃完饭会把睡前背的那些知识点再拿出来过一遍,这也就是睡眠记忆法“一背四复习”的第次复习的雏形。
然后,还有一个多小时,这个时间,高一的时候我拿去做数学了,高二这个时间段我是拿去背生物的。生物课本上面的每一句话,我都背到脱口而出。我背生物书背到不论做什么题目我都知道那个题目在课本上的出处在哪里,所以我高考生物满分,平时百分制卷子最低分也没下过96。
下午上学的经过和上午没什么区别,我就不说了。下午放学飙车回家,到家后有段时间会比较困,那段时间是黄昏困,我就把睡前背的那些知识点再复习一下,这就是“睡眠记忆法”一背四复习的第4次复习的雏形。
然后,我会在吃饭之前做完数理化其中一个科目的作业,或者做一套英语的试卷,如果学校有发的情况下。因为那时学校一般一个星期会发一份卷子。吃完晚饭洗漱干净,穿好第二天的衣服,把剩下的数理化科目的作业做完,然后整理笔记,背考点循环反复。
辛苦在前面
因为我的记忆力天生特别差,比很多高考三四百分的学生都差,我逻辑思维比较强,但是光有逻辑思维没有记忆力,没有办法把智力转化成分数。所以,我要把“记忆”这个最辛苦的事情放在前面。
初三一结束就背高中的词,就是为了给高中节约时间。发现只背单词没用,还要背词组短语固定用法,于是抓紧时间整理词组短语,也是为高三在节省时间。高一确实很辛苦,但是越到后面可以整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花的时间也少了,所以后面还是轻松的。
高三其实除了英语以外,我的学习还算轻松的,高三上学期整理完英语笔记,也就是后来的《高中英语1.5万考点》,在高考前背了两轮半,考了。主要也是因为我的记忆力差,我到高三的三模才第1次上。
高中唯一被我放弃掉的是语文,因为语文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我也没有时间去整理,记忆力也比较差,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是在分数上的反馈比较小。整个高中语文的平均分只有80多,高考的时候,在高考前稍微努了把力,把语文的必背篇目背了背,然后在写作文的时候把一些必背篇目的片段融入到文章中,作文拿了高分,所以语文在高考的时候拿了99,算我整个高中生涯语文的最高分。
高考前已经超过自己的目标专业几十分了,所以高考前没什么压力,考前一个月我都是每天睡9个小时的,越休息大脑状态还越好。我理科,目标德语专业,当年只有两个学校的德语在福建理科有招生,一个是福大,一个是同济。我分数也超了同济的线了,不过只招两个人,不是很安心,用张雪峰的话说就是凭啥你认为那个人就是你?所以,顺利进入福大德语专业。入学后发现学校的教育环境非常的好,算是我人生一次非常正确的重大选择。
学霸学习时刻表各科雨露均沾
现在大家不需要像我一样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整理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可以直接背现成的版本节约时间。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学数理化学的那么轻松。所以,我一般建议大家高一高二6小时睡眠,高三6小时或者7.5小时,这样睡眠的时间刚好是1.5小时的整倍数,有完整的睡眠周期,精神状态会比较好。
理科生可以参考我这个学习时刻表,这也是我的很多学霸读者验证过比较好的时刻表:
英语:
睡前背一个小时,醒来一睁眼就复习睡前背的内容大概20分钟,然后早读课复习一次,午饭后复习一次,晚饭前复习一次。
生物/语文:中午
数理化:晚饭后~睡前1小时,平均分配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