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程狗来说,出差实在是一件负担很重的事情,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必须的,这还没算备用手机、iPad、移动电源。再加上这些设备的充电器,每次出差包里总是一堆充电头一堆数据线。重是一方面,关键还贼不好清理。
而我使用的联想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还是这种极为笨重的样式的,这让我本就不轻松的出差之旅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我一般使用多口充电器+移动电源的组合,而最近,这个陪伴我三年的组合再次升级,我开始换上了倍思混动Hybrid氮化镓移动电源适配器,简单说就是充电器、移动电源二合一,而且采用了GaN3氮化镓技术,双路同时快充可以达到惊人的87W。
这不是倍思第一次推出二合一的产品,之前也有同样的产品,名称也依旧是能量堆。不过,以前的能量堆功率最高也就是45W,这次直接干到了87W双路快充,提升确实非常惊人。
我大致对比了一下上代产品的参数,它提升的点主要在于:
GaN3氮化镓新技术,散热更好
功率提升,从原来的45W提升到了87W
支持给笔记本65W充电,真正意义上的多面手
快充协议更加丰富,苹果快充、PD3.0、SCP、AFC、PE+等市场主流快充协议几乎全都支持。
虽然提升巨大,且是二合一产品。但倍思87W能量堆的体积控制依旧不俗,也就是堪堪一个普通移动电源的大小。
重量倒是不轻,达到了g,毕竟是支持给笔记本充电的氮化镓充电器+移动电源,元器件用料比较扎实。
单手持握是这个样子的,三围尺寸控制得比较讲究,所以握持感还算不错。
同时,整机轻微的磨砂工艺处理,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摩擦力,提升了握持的手感。
能量堆上下两端稍稍做了宽度不一的亮面设计,和磨砂表面形成了视觉反差。
87W双路输出的最大功率自然是大卖点,倍思将它放大标注在产品外壳上,也是情理之中。
GaN氮化镓技术放到今天已经不是件稀奇事了,不过倍思采用的GaN3,芯片集成度和能量转化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正是基于Gan3,倍思能量堆才能在功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还拥有不错的体积和散热能力。
除了87W的字样,侧面的LED电量指示灯也是设计亮点,不张扬,却又能很直观地显示能量堆作为移动电源时的可用电量。
可折叠的插头设计,有了它的存在,出差真的没有任何必要再携带其他的充电器了。
另外,插头在插入插座时,刚好和能量堆本身的侧面部分形成了一个力的支撑,这对于某些插座较松的酒店,实在是非常友好。我相信经常出差的人士,肯定能体会到我描述的这个场景,特别是老旧的酒店插座,一定给你们留下过一些不好的回忆吧?有了能量堆,即使插座比较松,也能靠能量堆较长的侧面支撑,将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墙面上。
1A1C的输出接口,刚好满足一台笔记本+一部手机的常规差旅组合。
标准版的能量堆附送了一根1米长,CtoC的W数据线,升级版还会再附送一根闪速二拖三W数据线,一根线就能满足多款设备的充电需求。
充电体验
充电器模式下,同时给笔记本和手机充电,是倍思87W能量堆最常见的使用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能量堆可以实现C口给笔记本65W快充,A口给手机22.5W快充的输出功率。
在这个模式下,能量堆还会根据电池电量和温度的情况,自动调整输出功率,一边给设备充电,一边给能量堆本身蓄电。
实测,当我使用能量堆给联想小新air和小米10至尊纪念版同时充电时,两者的输出功率分别是在45W和18W左右。
单独给笔记本充电,最高输出功率在53W左右,PD快充的兼容性可以让能量堆给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笔记本和手机实现快充。
单独用C口给小米10至尊纪念版充电,快充在20W左右,用A口则为21W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充电协议是小米魔改的私有协议,除了小米10至尊版的专用充电器,是不能完全发挥它的快充实力的。不过,倍思能量堆能做到这个快充速度,已经算很可观了。
作为移动电源时,C口和A口给小米10至尊版充电,输出功率都稳定在20W左右。
给手机和iPad同时充电,总输出功率是15W。
给能量堆自己充电,它自带的折叠插头可以提供18W的快充,给00mAh的能量堆充电,大概需要3个小时,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速度了。由于我测试时能量堆已经接近满电,所以速度没有跑满速,在15W附近。
另外,双击能量堆上的电源键,可以快速开启小电流模式,方便给手环、无线耳机这样的设备充电,此时,电源指示灯呈现交替闪烁状态。
使用过能量堆这样的产品,才能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出差减负,丢掉各种缠绕到一起的数据线,还能随时随地给电子设备补充能量,一物多用,且充电效率不俗。这几天的使用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经常出差的人士,或者是在家里也想精简掉数量众多的充电器,强烈推荐基于GaN3的倍思87W能量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