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价格相对昂贵的笔记本电脑,一般使用体验更好,利润空间也相对更高。
我们以轻薄本为例,一台上万元的轻薄本,至少有四位数的纯利润,卖一台经销商甚至都能赚上千元。
但这利润率其实远不如服饰美妆行业……
再过两周,Intel就要正式开售12代处理器的轻薄本了,曾经的11代低压处理器老库存需要清理,所以厂商开始让利,降价幅度很大。
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一台我个人很喜欢的轻薄本,最近前段时间出差一直带着它。
看看促销后的它竞争力如何吧:
LGgram16Z90P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i5-G7处理器
16GBMHz内存
GB固态硬盘
16英寸×分辨率99%DCI-P3色域IPS屏
电池容量80Wh
厚15.7~17.2mm
机身重1.18kg
适配器重g
目前售价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续航表现好,搭载80Wh大容量电池
2,同尺寸里,最轻的笔记本电脑
3,扩展性好,搭载双M.2硬盘位+双雷电4接口
缺点!
1,屏幕虽为广色域,但没有进行校色
2,高负载下散热表现一般
3,机身塑料感较重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比较麻烦,所有螺丝都藏在脚垫和白色的小圆片下面,需要全部取下以后才能卸下螺丝,之后撬开卡扣,即可取下后盖。
双通道16GBLPDDR4xMHz内存能满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
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GB,型号为海力士PC,支持PCIe3.0×4和NVMe,机器还有一个M.2接口,如有需要可以自行加装。
1,对便携和大屏同时有要求
2,对续航有一定要求
3,拥有大尺寸电脑包的人
LGgram16Z90P的最大特点是,屏幕大的电脑有很多,轻便的电脑也有很多,但大屏的同时能轻便,目前行业内极度罕见。
屏幕方面,这次LG统一了16:10比例,16英寸gram分辨率为x,实测色域容积.6%DCI-P3,色域覆盖为98.7%DCI-P3,平均ΔE为4.91,最大ΔE为10.01。
接口方面,和LGgram14Z90P一样,这台电脑也取消了DC充电口,改为Type-C接口的WPD充电,并且升级到了双雷电4,此外还有两个USB-A3.1,一个TF读卡器,一个HDMI,整体有进步。
续航方面,它的PCmark10续航测试成绩为16小时8分钟(场景:现代办公),依托着超大电池与出色的能耗比控制,续航表现非常好。
噪音方面,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37.5dB,仅略高于环境噪音。
LGgram16Z90P首发价元,日常价元,如今随着12代酷睿“兵临城下”,京东自营的白色款促销至元,黑色款促销至元,相比高位最多降价元。
如果你对CPU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和我一样就是普通办公用(打字/写邮件/Microsoft/开会/看视频等等),那这台电脑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并且肯定比12代新品便宜。
但如果你对CPU性能比较看重,要做相对深度一些的工作,那么这台电脑并不适合你。
上图是LGgram16Z90P的拆机实拍图,单风扇单热管的组合,内部设计和14英寸一样,因为“拉皮”,所以内部有很多空余。
室温25.9℃
反射率1.0
BIOS版本:T2ZFX64
:测试机为i5-G7处理器,和i5-G7有细微差异,测试数据仅供参考。
针对无独显的轻薄本,我们使用负载较低的StressCPU进行压力测试。
切换到性能模式,在满载状态下,CPU温度最高92℃,稳定在90℃,功耗19.2W左右,频率维持在3.5GHz附近。
左滑看背面温度
烤机背面温度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最高温42.2℃出现在键盘中部,WASD键为34.1℃,方向键28.1℃。背面中心点32.8℃。
总的来说,LGgram16Z90P的散热表现一般,整体表面温度较高,单热管应付满载还是不够的。
上图是JD自营的促销页面,感兴趣的自己可以去搜一下。
前段时间去北京出差,我带着它朝夕相处了一周,那段时间的推送、视频脚本都是用它来写的,在酒店、机场、咖啡店、马路边、办公楼都用过,有几个切身体会的细节分享给大家:
1,大屏幕会增强办公效率。
特别是在看Excel表格时,低分辨率小屏幕容易眼花(也可能是我年纪大了),大尺寸+2K分辨率的笔记本,屏幕里能显示更多内容。
特别是我写评测的时候,需要一遍打字,一遍看实测数据图,那分屏状态下,大屏幕效率更高。
2,大屏幕会降低便携性。
我们点评笔记本便携性时,一般都会考量它的重量/厚度,但实际上笔记本电脑的尺寸也很重要。
注意!这里并不仅仅是屏幕尺寸,机身的长宽尺寸很影响便携性,大屏笔记本在飞机上就很难舒展开,在马路边蹲着用的时候,也不如小尺寸笔记本方便。
3,经常出差的话,你可能需要更好的触控板。(甚至触屏功能)
一周体验下来,我对LG最不满意的地方是触控板手感不好。
首先是划动、点按的手感一般,其次它在机身前倾的时候,触控板是无法点按的(会自己陷下去),这一点让我没想到,所以在一些比较拥挤的环境中,我的操作效率下降了不少。
实话说,笔记本里有很多内容,是无法通过流程化测试获得的,必须要花时间“朝夕相处”之后,才能切身体会到。
由于我们接触的笔记本太多,所以也没办法逐一长时间用,以后我也打算加快换机频率,多换电脑,这样就能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产品,获得更深度的使用体验。
猪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