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的我们,有不少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着“这次一定要考好”,结果考场上一紧张犯了不少低级错误,反而发挥失常了。
大部分同学都很想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地督促自我,向着完美的目标前进。可你会不会发现结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经历过“目的性颤抖”。
什么是目的性颤抖?
“目的性颤抖”简单来说就是你越想做成一件事,你就越做不好。它还有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穿针心理。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科学实验表明,同样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显著。
目的性颤抖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非常重视时,心理会不可避免地紧张(尽管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感受到焦虑、紧张,有些人会出现胸闷、心跳加速等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手抖、肚子痛、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做事的专注力和效率,造成“越想成功就越容易紧张,导致结果不理想”的现象。
应对小贴士
平时准备充分,关键时刻以平常心看待
“穿针”不容易,但如果采用“安全穿针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安全穿针方法”即采用“平常心”来看待事物。平时我们不要太过散漫,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紧要关头我们就不至于太过紧张。比如,话剧演员在平时排练时尽力做到最好,在登台演出时,所有的动作、语言、神态都已经烂熟于心,正式表演就像任何一次排练那样平常,失误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将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
我们在面对这类事情时,总会忍不住思考失败的后果、担心突发的状况等等,这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不能专注于事件本身。可以试着暗示自己“专注在事情上”,全神贯注地做事,这样更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或许当我们放下担忧、焦虑,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关键时刻注视着事情本身的时候,一切都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图文
陈晓萍
编辑
陈柯宇
审核
雷婷文晓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