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znlvye.com/作者:年,联想推出了第一代的ThinkPadX1Carbon笔记本电脑。作为一款从传统的主打轻薄的X系列延伸出来的高端型号,X1Carbon的机身设计要比同时期的X系列产品更加轻薄,机身材质也要更加高档(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碳纤维)。作为ThinkPad最顶级的传统轻薄本,过去几代的X1Carbon在市场上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去年这个时候,在体验了多款堪称优秀的轻薄本之后,我们认为第四代的X1Carbon是当时最优秀的Windows轻薄本,原因是它在各项基础体验(包括设计、做工、性能、续航、屏幕)做得都足够优秀的基础上,还拥有可能是轻薄本中最优秀的键盘和最丰富的接口。两个月前,联想正式在中国推出了第五代的X1Carbon——ThinkPadX1Carbon。它能否在已经很优秀的第四代X1Carbon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在做超窄边框,可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作为一款「经典系」的ThinkPad,X1Carbon不出意外地沿用了前几代X1Carbon(以及之前无数ThinkPad)的设计风格。D面的进风口A面(顶盖)是Carbon系列招牌式的碳纤维,C面和D面是镁合金。不过碳纤维和C面、D面的表面都做了类肤质的处理,摸上去手感温润,缺点是使用过程中会比较容易沾染上油污,用清洁剂擦一下就好。A面的左上角是ThinkPad的logo,开机后「i」上面的点可以发出红色的光,和ThinkPad键盘上TrackPoint「小红点」相对应,看上去挺「提神」。另外,和上一代的X1Carbon一样,X1Carbon正面的Lenovo标也位于A面的右下角,并且做得比较隐蔽,不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相比前几代产品,X1Carbon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幅收窄的屏幕边框了。其实放在年,屏幕超窄边框已经算不上一个多么新鲜的设计了,除了大家熟知的戴尔XPS13,联想小新潮、惠普Spectrex以及刚刚发布的华为MateBookX等产品都采用了类似的超窄边框设计,不过作为一款定位更加偏向商务、在可靠性上要求更高的产品,X1Carbon的这个超窄边框的确花了点心思。首先是材质,X1Carbon在采用了碳纤维A面的基础上,由在这个碳纤维外壳的四周加入了一圈叫做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GFRP,俗称「玻璃钢」)进行加固,然后包裹在B面的超窄边框周围,目的是提高的整机的结构强度。这么描述可能不太直观,但实际的结果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打开电脑,把大拇指放在屏幕边框上,食指放在A面外壳上然后用力压,X1Carbon的屏幕上不会出现任何水波纹,而这一点包括XPS13在内的很多采用超窄边框的轻薄本是做不到的。另外,X1Carbon还成功地把前置摄像头和麦克风放在了屏幕上方的边框里,避免了XPS13那样把摄像头放在屏幕右下角导致画面奇怪的问题,同时正对着用户的麦克风位置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收声效果。X1Carbon(左)和X1Carbon(右)超窄边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超窄边框有助于降低边框部分对视觉的干扰;更重要的是,超窄边框可以让整机尺寸更加小巧,在配备了相同尺寸的14英寸屏幕的情况下,X1Carbon的整机尺寸明显比上一代产品小了一圈。除了小,作为一款主打轻薄的产品,X1Carbon在厚度和重量控制得也非常理想,其中机身最厚部分为15.95毫米(上一代为16.45毫米),重量为1.13公斤(上一代为1.18公斤)。在配备14英寸屏幕,同时接口齐全且续航不错的笔记本电脑中,X1Carbon的这两项数据已经可以算得上非常优秀了。在一些机身的细节上,X1Carbon也有一些变化,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些转轴和出风口。X1Carbon(上)和X1Carbon(下)转轴部分,X1Carbon从上一代的铰链式转轴换成了下沉式转轴,依然支持最大度的翻转角度。在出风口的位置上,X1Carbon从上一代产品的机身背后移到了机身右侧。在笔记本电脑中,右侧出风口设计常常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原因是如果用户习惯使用鼠标,出风口吹出的热风可能会直接吹到手上,影响体验。因此,当我们刚拿到X1Carbon时,对这个右侧出风口设计是有些担心的。不过得益于发热量更低的KabyLakeCPU和内部优秀的散热设计,即使我在进行对系统负载比较大的操作,当风扇高速地旋转时,也只是在出风口那里有一点点热,基本上距离出风口5厘米之后就感觉不到任何热量了。而且出风口在机身右上方,即使你是一个鼠标党,鼠标一般摆放在机身的右下方,所以也不用担心右侧的出风口会对日常使用带来困扰。尺寸小了,电池却大了?同样的屏幕、更小巧的尺寸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好事,不过对设计产品的工程师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相比上一代X1Carbon,X1Carbon在整机厚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更小的长和宽意味着机身内部的空间明显缩小,留给主板、风扇、电池的「折腾」空间更小。在这种情况下,难能可贵的是,X1Carbon的电池容量居然相比上一代产品还有所增加,从52WHr增加到了57WHr。更大的电池,加上功耗控制更好的新一代KabyLakeCPU,让X1Carbon的续航表现相比上一代产品也有所提升。在我的日常使用中(主要是Chrome上网、码字、修图,偶尔看看在线视频),X1Carbon大致可以坚持8个小时,和我之前的主力PC13英寸新款MacBookPro(无TouchBar)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准,略好于上一代产品。同样值得赞赏的是X1Carbon的电源适配器。和最近上市的大部分高端轻薄本一样,X1Carbon也放弃了之前的自有接口,转而采用USBType-C接口供电,左侧的两个USBType-C(均支持Thunderbolt3)都可以进行充电。X1Carbon的电源适配器最大功率为65W,和上一代产品相同,不过由于采用了USBType-C口,充电协议改用了USBPD(充电更快)。并且和上一代X1Carbon一样,X1Carbon也支持快速充电,关机状态下,差不多1小时就可以充到80%,这个速度甚至比不少主打快充的手机还快。除了65W(20V3.25A)、45W(15V3A)两个大功率模式外,X1Carbon的电源适配器还支持18W(9V2A)和10W(5V2A)的功率输出,可以直接为手机充电。如果你的手机支持USBPD快充的话(三星S8、HTCU11、小米6等多款新发布的机型都支持PD),甚至可以直接用X1Carbon这个标配的电源适配器给手机进行快速充电。换句话说,使用X1Carbon,出差时相当于多给手机带了一个快充头,非常方便。轻薄本中最丰富的接口过去一两年里,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两个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USBType-C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USBType-C的优点很多,包括不区分正反、体积较小、传输速度快、可双向供电、传输影音信号等等,部分USBType-C口还可以支持Thunderbolt3(主要是PC上),配合对应的设备可以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对用户来说,USBType-C可以将各种杂七杂八的接口统一成一种口,用起来会方便很多。但问题是,任何一个接口想要完全的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USBType-C再怎么优秀也绕不开,而现在,采用USBType-C、Thunderbolt3的设备依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苹果在新款MacBook上的选择是「强行」拥抱未来,手上有一大把非USBType-C接口的设备?买一堆转换头就是。微软则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反正现在没几个用户手上有USBType-C接口的设备,干脆全线不标配USBType-C,手上还真有USBType-C接口的设备?买个有USBType-C的拓展坞就是。相比上面这两种选择,X1Carbon做到了尽可能的两边都兼顾。X1Carbon的左侧由左至右分别是2个USBType-C(均支持Thunderbolt3),1个USBType-A(俗称的「标准USB」),1个HDMI以及1个mini-RJ45(注意是mini版的,插普通网线需要转换成标准RJ45)。在机身右侧,还配备了1个3.5毫米耳机麦克风插孔,1个USBType-A(支持关机充电)以及锁孔。在机身背面还有1个卡槽,可以安装1张microSD卡和1张SIM卡(需要定制4G上网模块,默认没有)。这个接口规格放在常规的非轻薄本中都不算少,放在动不动连1个USBType-A都没有的轻薄本中,X1Carbon这种「2个Type-A+2个Type-C」的规格堪称「奢侈」,当然了,如果X1Carbon能再加一个标准的SD卡读卡器就更完美了。屏幕、键盘、触摸板:补足短板X1Carbon标配的是14英寸p(*)屏幕,可以选配2K分辨率(*),屏幕材质都是IPSLCD。两块屏幕在色彩表现上稍有区别,p的sRGB色域在93%上下,2K版本则拥有%的sRGB,理论上显示效果会稍好一些。两块屏幕的最高亮度都可以达到尼特,表面为雾面(抗反光),不支持触摸,这都和之前的几代产品没什么区别。实际显示效果上,虽然我们拿到的评测机是p的版本,但整体的观感依旧很不错,色彩表现通透,可视角足够广。它定位偏商务,而且还是防反光的雾面屏,X1Carbon的表现还是对得起它的定位。X1Carbon延续了六排「巧克力」键盘,配有键盘背光,略带弧面键帽的触感舒适、大小合适,1.8毫米「超长」键程,手感舒适,反馈明确。放在轻薄本中,应该很难找到比X1Carbon更舒服的键盘了。和其他ThinkPad一样,X1Carbon的Fn也在Ctrl左边。如果你不习惯这种排布,可以在系统预装的「联想设置中心」的键盘设置中,把Fn和Ctrl键的功能换过来。在上一代X1Carbon上,我们对它的触摸板表现不太满意,相比SurfaceBook等Windows阵营优秀的触摸板有一定差距。在X1Carbon上,联想对它的触摸板做了升级,支持了微软的WindowsPrecision标准,实际体验中,无论是定位还是多支手势,感觉都要比上一代产品好了一些。在触摸板的右侧,配备了指纹识别模块,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的X1Carbon触摸板不够灵敏,有时会出现诡异的无响应,可以去联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010.html